墨离尘

第 167 章 地理历史农业5 (第5/20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墨离尘】地址:appappapp.net

当寒冷】

李隆基咬牙:他不信,他不信天象在他在位期间有变?

如果真有变岂不说明上帝不满他为君?

是的,在无数人看来,即便天目再怎么划分温带、热带、亚带,在他们眼中就是昊天上帝怒罚人间结果。

否则怎么解释气候有变天下就开始动乱?

什么科技、气流,他们不听!

太过强烈的反对想法,让房进又看到一条弹幕: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唐朝变暖?

房进摸了摸头,他遇上扛精了?

想了想还是好生解释:【唐朝气温温暖的证据很多,如梅树的种植区域。

众所周知梅树主要生长在温带,在年均温15℃-23℃中长得最好,现在梅树大多栽培在南方,现在种植北方的是培育出的抗寒品种】

【从李百药、张九龄、唐太宗等人的诗句中可看出,长安宫苑种有梅树,什么‘梅香欲待歌前落,兰气发过酒上春’等等,皆能作为物候证据。

简单讲:长安栽种梅花,说明长安一带年均温度在15°以上,怎么不算暖期?】

李世民&李百药&张九龄等人:原来我等的诗句还有这用处?

不过朕/我做过这诗?

刚刚写下‘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诗’的卢藏:天幕说的梅香诗句怎么跟他写的一模一样?

不对,你们后人抽丝剥茧太过吧?

从朝廷政令推农耕时节,又从诗句推大唐气候?

他想得没错,大唐变暖证据之一,中叶前的唐诗咏寒者甚少,中叶后唐诗中咏雪者渐多,因此唐诗也是气候变迁佐证之一。

【到北宋时期苏轼在‘杏’诗中写道:‘关中幸无梅,赖汝充鼎和,’表明梅树种植已从关中开始转移。

转移到哪?

开封!】

【宋朝气候偏干,但是...】

赵匡胤&赵光义&赵?等宋帝齐齐一振:来了!

听到后人语气不明,宋朝君民心瞬间提起:他们宋朝怎么了?

黄河泛滥他们知道,但...其他应该还好吧?

忐忑间就听到神迹吐出答案:【自宋起各种天灾及衍生灾害多了起来】!

刘启(汉景帝)听到天幕在磨蹭什么江南开发,按不住性子把手中棋盘往地上一砸:“说农业农业,提什么孙吴?”

【寒冷气候使草原生态环境崩溃,游牧民族南下争夺生存地,而中原也因农业减产、战乱四起不断向南迁徙,于是慢北方一步的南方开始得到开发。

南方因地处山川沼泽居多,导致长江流域土质比黄河流域更加密实坚硬,农业开垦难度较大。

但长江流域的水系条件比黄河要好,水患少于北方,物产比较丰富,生存压力比北方少。

所以上古时代百越民众生活习性上不如北方有组织性,悍勇性,政治、社会相对松散,主要矛盾是各越部落冲突,因此南方宗族意识强于北方】

孙权嘀咕:难怪陆家那些士族如此难斗,原来是自古流传的习性。

他刚嘀咕完就听到神迹提及他:【两汉及先秦楚国、吴越对南方都有过开发功劳,但把南方往前推动大步的是孙吴。

推广牛耕开垦荒地,提高稻田产量,对外造船产青瓷开启贸易,是深度开发江南的第一棒。

西晋天下大乱,中原政权再次南迁,南方得到大量北方技术开始发展,并开始追赶北方。

但在大一统的思想下,南方比不上南方有优势,只能作为备用政权存在。

唐朝气候回暖后,南方作为贬官地区来开发使用】

贾思勰没顾得上听神迹讲述江南开发,全身注意力都集中在后世测古气温方法上:物候。

用动植物变迁来核对气温变化,推出气候走向。

好方法!平时观农耕天象他们也会观候鸟、花开时节,但不会剥茧抽丝地寻找天象轨迹。

以后人视觉看全局气候后,他对农书著作有了更多想法。

他跑回书房抽出已写半部的‘齐民要术’,迅速翻找自己想要信息:种谷三月上旬及清明桃始花为中时。

今桃花始开乃三月中旬,桃花开清明近,而后世清明时节是何时?

四月五日前后,今与后相比清明略晚七八日,可见现在比后世冷。

往前推,再细究各地气候变化,就能及时调整作物耕种,天寒择耐寒之物,预示到气候持续干旱,可选耐旱作物保最低收成!

总之重谷必杂五种,比如种麦时要种蔓菁,既甜且能籍口,以渡凶年。

简单讲:农作物与农作物之间要合理搭配,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套种。

房进并不知道自己给古代带来了开阔视野,盯着电脑继续道:

【隋朝一统天下后,气候也开始回暖,温度变得适宜,冬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近2℃,按照升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禁止对最强又亲又吸! 故国神游[快穿] 医妃难撩 用术式召唤屑老板后 AAA专业手撕火葬场 和宿敌绑定不亲就死的情蛊后 贵族学院文男主黑化了!